近日,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稀有高科”)宣布,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聯合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通標中研標準化技術研究院等權威機構,正式完成《高性能氣凝膠復合短纖維》及《紡織品用氣凝膠纖維隔熱材料》兩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該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氣凝膠復合材料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產業化邁入規范化、標準化新階段,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技術突破:填補國內氣凝膠復合材料標準空白
氣凝膠作為一種具有超低密度、超高孔隙率和極低熱導率的納米多孔材料,被譽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材料”之一。近年來,隨著其在航空航天、建筑節能、高端紡織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市場對氣凝膠復合材料的性能穩定性與產業化規模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統一標準,行業內產品良莠不齊、應用場景受限等問題日益凸顯。
稀有高科憑借其在氣凝膠材料領域十余年的技術積淀,率先突破氣凝膠復合纖維的規模化制備與功能化改性技術,成功開發出兼具蓄熱鎖溫、輕質柔軟、高效抑菌、性能持久的氣凝膠復合材料。此次牽頭制定的兩項標準,首次明確了氣凝膠復合短纖維的物理性能、化學穩定性、安全環保等核心指標,并針對紡織品用高性能隔熱材料提出了完整的測試方法與應用規范,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標準空白。
產業賦能:推動氣凝膠復合材料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標準的制定不僅是技術成熟的標志,更是產業化的加速器。”稀有高科科學家李震博士表示,“過去,氣凝膠材料因成本高、工藝復雜,難以在民用領域大規模推廣。通過標準化,我們解決了從原料篩選、生產控制到終端應用的全鏈路技術難題,為下游企業提供了可復制、可量化的質量標桿。”
據介紹,兩項標準已在國內多家頭部紡織企業試點應用,成功賦能羽絨服、消防服、戶外裝備等抗寒產品的保溫隔熱性能升級。例如,采用標準化氣凝膠纖維的冬季服裝,在-30℃環境下可實現體感溫度提升10℃以上,同時保持輕盈柔軟,顛覆了傳統隔熱材料“厚重臃腫”的弊端。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專家指出,稀有高科推動氣凝膠材料兩項團體標準的發布,不僅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話語權”,更實現了氣凝膠復合材料從單一功能向功能多元化和應用多領域化的跨越。未來,隨著標準的推廣實施,我國有望在全球氣凝膠產業鏈中占據應用技術主導地位,助力“雙碳”目標下綠色紡織、低碳建筑等領域的轉型升級。
稀有高科總經理宗剛表示:“我們將以標準發布為契機,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建氣凝膠復合材料應用創新生態,加快實現高性能氣凝膠復合纖維及氣凝膠隔熱材料的全球化布局,讓高效保溫隔熱氣凝膠復合材料盡快走向世界各地,提升新質生產力國家戰略下,‘中國智造’先進材料的引領性和國際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