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強信心 穩經濟 促發展”專欄刊發《山東各地深入推進標志性產業鏈建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卡位入鏈,讓產業齒輪精準咬合》,其中對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依托創新科研新材料產品積極參與政府鏈融鏈固鏈產業鏈對接交流活動,與上下游優秀產業鏈企業形成“卡位入鏈、融鏈互補”的成效做法進行了典型報道。
“卡位入鏈,為我們打開了新的發展思路,發現了不一樣的市場。”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宗剛告訴記者。
近日,一場棉紡織產業鏈一對標三對接融鏈固鏈專場交流活動在德州舉辦,旨在搭建平臺橋梁,為企業精心選擇強鏈補鏈“合伙人”。活動現場,山東恒豐新型紗線及面料制造業創新中心與山東稀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氣凝膠功能紡織新材料等進行了簽約。
“恒豐是國內差別化功能性紗線代表企業,與它簽約可以進一步驗證技術在下游的應用,不斷改進與優化,提高市場影響力與受眾面。”宗剛說,“這一活動為紡織企業搭建了對接交流平臺,促使國內紡織企業強強聯合走向國際市場。”
據了解,紡織服裝產業鏈是德州市12個標志性產業鏈之一,目前全市紡織行業規上企業達189家,2022年營業收入近300億元。此次活動促成了德州紡織產業鏈龍頭企業與省內外新材料、金融投資、信息數字化優勢企業成功對接,共有18家棉紡織企業代表與合作方代表進行了簽約。
搭建產業鏈對接平臺是市場所需、企業所盼。今年,我省啟動“十鏈萬企”標志性產業鏈融鏈固鏈專項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鏈固鏈,打造共建共享、共創共贏的優良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全年開展省級重點產業鏈融鏈固鏈供需對接活動20場以上,組織省外對接活動5場以上,舉辦市級產業鏈融鏈固鏈供需對接活動50場以上,促成企業間達成合作意向1000項以上,覆蓋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
產業鏈上的薄弱點、斷裂點,往往需要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來彌合。“卡位入鏈”不僅可以實現優勢企業間的強強聯合,還可以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實現補鏈,使產業鏈更加堅固、富有韌性。
“我們聯合陵城區人民政府、青島大學、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德州市3家新型紡織龍頭企業及省內外4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11家優勢單位成立的新型紗線及面料制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已攻克6項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引領帶動上下游企業在開發紡織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多項技術已成功轉化并形成生產力。”德州恒豐集團執行理事長付剛說。
來源:大眾日報